扶贫小组欠万元餐费,至今仍未结清
近日,河南商水县一女子向@新京报 记者反映,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商水县粮食局脱贫攻坚小组”工作人员在基层开展工作时,在她家饭馆欠下了近3万元的餐费,至今讨要无果。
孟女士说,这些餐费共计29000元左右,他们曾多次向欠款单位及签字人员追要,但都没支付。
孟女士表示,一两年前,她父亲曾经去起诉一账单签字人。“欠条就是他打的,所以去起诉了他。由于他是郑州人,起诉要去郑州,我父亲嫌麻烦就撤诉了。”
7月21日,@新京报 记者从商水县委宣传部获悉,已和相关人员对接此事,并催促处理。“能理解他 们开餐馆不容易,粮食局那边也并不是要赖账。现在单位报账也挺困难,会一笔一笔给他们,不会不给。”一名工作人员说。
网友评论
展开剩余68%扶贫半年吃了三万块钱霸王餐。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9个月29000,平均一个月3600多,看每次的金额和日期分布,不大像是正经工作餐啊。
不会不给的,只是时间问题,这边建议先请耐心等待呢亲。
最后买单是谁的钱?
主要看工作组有多少人,一个工作组最少也得6-10人,看看每人标准超不超标就知道了。
年产50亿蚊卵!全球最大蚊子工厂在巴西建成
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日前在巴西巴拉那州库里蒂巴健康科技园建成。科技日报报道称,工厂每周能生产1亿枚蚊卵。巴西希望该工厂能为防止登革热等蚊媒疾病的传播找到一条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
蚊子工厂专门生产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埃及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近年研究表明,沃尔巴克氏菌在埃及伊蚊体内可阻止上述虫媒病毒的繁殖,同时使携带这种细菌的蚊子比未携带的蚊子具有繁殖优势。
沃尔巴克氏菌存在于全球超过一半昆虫体内,但原生埃及伊蚊体内没有这种细菌。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已能安全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
蚊子工厂生产的带菌埃及伊蚊释放到自然环境后,将与野生埃及伊蚊种群交配,繁殖产生携带细菌的后代。随着带菌埃及伊蚊占比不断扩大,登革热、基孔肯雅病或寨卡病毒传播给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巴西卫生部的报告还显示,去年巴西登革热发病率为每10万居民3193.5例,55%的感染者为女性。感染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29岁,其后是30至39岁和40至49岁。
巴西是全球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重灾区,每年引起数百万人染病及上千人死亡。从2012年巴西开始研究利用该方法防止蚊媒疾病,并于2014年开始试点释放带菌埃及伊蚊。巴西希望最大蚊子工厂的建成能大幅减少蚊媒病毒病例数量,以降低巴西人口感染病毒的风险。
网友评论
有用吗?广州黄埔区的“蚊子工厂”每周可生产近5000万只不育雄蚊,广东今年不还是有肯孔基雅病毒。
对这个作用表示怀疑,别到时候登革热、基孔肯雅病或寨卡病毒没消灭,其他病毒这些蚊子传播得更欢就崩溃了。
能干点正事不?
这个有作用?经过科学测试没?
不相信,完全是浪费钱,谁能干得过蚊子。
发布于:海南省河南股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