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雷蕴含 周琴 横店报道
10月31日,正值“2025横店影视节”期间,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横店举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出席并发表演讲。他直面行业困境,解读“广电21条”新政核心,呼吁全行业回归内容本质、坚守长期主义,为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
首先,侯鸿亮用数据揭示影视行业近年的变化:2019年全国电视剧与网络剧发行752部,2024年降至281部,5年减少超60%。电视台采购力下滑,网络平台从“抢IP”转向“控版权”;长剧被短视频、微短剧分流;创作端受题材红线、审查周期长影响陷入观望。“观众对好内容的需求还在,但行业目标和创新方向已跑偏。”他直言,在过去“流量逻辑”主导下,“谁火谁演”取代了“好剧本成就演员”,演员片酬虚高、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凸显,行业亟待破局。
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21条具体措施为略显疲软的影视行业注入强心针,被业界称为“广电21条”。侯鸿亮对其进行了重点解读,称其不仅是政策宣讲,更是重构行业逻辑的关键。
新政核心有四:一是回归内容,确立“剧本中心制”。“好剧本才是核心,编剧打地基、导演立结构、演员富情感、平台扩影响,唯有故事扎实,才能赢回观众信任。”二是重建生态,推动内容形态多元。鼓励中剧集、短剧集、季播剧等并行,倡导现实与历史题材创作,减少偶像剧、涉案剧数量,要求作品兼具思想高度与生活温度。三是优化治理,提升审查透明度。推行“边审边播、非必要不协审”,吸纳年轻专家加入审查团队,以专业取代权威;倡导“保底+分成”收益机制,让好作品有好回报。四是倡导长期主义。“影视创作像耕耘,短期难见成效,但从立项到播出每一步都需扎实,唯有各环节各司其职,作品才有灵魂。”
立足横店这一“光影记忆之地”,侯鸿亮展望未来:“横店是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丰碑,也是新生态实践的前沿。”他呼吁行业同仁摒弃焦虑,从“追流量”回归“磨内容”,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耕耘”。最后,他表示,期待更多从业者携手,共同生长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好故事,推动中国影视行业迈向更健康的未来。
河南股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